我院教师参加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2019年年会暨“卓越法治人才培养与法学教育”论坛

发布者:法学院发布时间:2019-11-11浏览次数:885


2019111日至3日,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2019年年会暨卓越法治人才培养与法学教育论坛在上海政法学院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主办,上海政法学院承办。会议汇集了国家司法行政部门、中国法学会的有关领导和全国法学院校、研究机构的领导、专家学者近500余人。我院法学院郑睿老师作为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论坛开幕式由上海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刘晓红教授主持。首先由上海政法学院党委书记夏小和教授讲话。她重点介绍了上海政法学院建设具有鲜明政法特色的一流应用型大学的思路和举措,特别是依托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和经验。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市教委高教处处长桑标表示,本次年会对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法学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他对提升法治人才培养与法学教育水平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全面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治理水平,二是要全面提升广大干部师生法治意识,三是要着力抓好卓越法治人才培养。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黄进教授向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指出这次会议开得“齐”——积极参会到得齐;开得“实”——会议议题设置得实;开得“新”——对新时代法学教育创新的探讨;开得“和”——四会合开、和而不同、和谐发展。

司法部法律职业资格管理局一级巡视员王红通过数据,介绍了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情况,并就提高法律硕士教育培养质量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法学院校应充分、认真研究法律硕士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二是法律硕士教育在加强实践教学的同时,应重视基础理论课教学;三是重视和加大真实案例教学。

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副司长郭晓梅表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结合不同领域涉外法治工作需要,对涉外法治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一是更加重视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培养,二是更加重视培养政治和法律相结合的能力。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张文显教授代表中国法学会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出了六点要求:一是要认真学习研究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文件,切实贯彻好全会的精神。二是要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是切实理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总体目标。四是要全面把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五是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六是建立和发展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化中国法学。希望大家深入思考、务实交流、凝聚共识,形成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112日下午和113日上午的分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就“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法律领域高端领军人才培养机制”“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应用”“多元化机制下的法学教育人才培养”“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的守望与未来”等五个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会议成果达成了广泛共识。

年会闭幕式由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韩大元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龙翼飞教授、辽宁大学副校长杨松教授、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王健教授、西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房香荣教授就各个分论坛作总结报告。张文显在闭幕辞中指出,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培养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全球思维、通晓国际法学话语体系的高素质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建立一支理论创新能力强的高端法学研究人才队伍,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征程上做出法学界应有的贡献。刘晓红代表本届年会承办方代表上海政法学院,向关心和支持本届论坛的领导和与会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在上海政法学院建校三十五周年之际承办此次盛会是上海政法学院的荣幸。本次年会在与会代表的热烈掌声中圆满闭幕。

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会会议、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模拟法庭教学专业委员会“模拟法庭教学资料与教学方法”论坛,以及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卓越法治人才培养与诊所法律教育的实践和推广”论坛也同期在上海政法学院召开。